学科专业
学科
专业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学科
城乡规划学江苏省重点学科简介
发布时间:2023-07-06    作者:yd2333云顶电子游戏    浏览次数:


一、学科发展历程

我校“城乡规划学”于2012年首次被遴选为“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后于2016年再次遴选为“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现已完成2轮建设周期,“十三五”末,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2021年再次被遴选为“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二、学科重点方向

城乡统筹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方向:基于已积累的研究基础,围绕区域空间开发布局与功能优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设计、城乡生态修复与绿色设计等方面集智攻关,为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提供可技术转化的研究案例和决策支持。

韧性城市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聚焦城市管网规划布局与防洪排涝工程建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与平战转换体系构建、城市韧性测度与提升策略设计、城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与运营管理等方面,为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撑的系列成果。

乡村系统振兴与镇村空间规划方向:基于现有镇村尺度上空间整治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优势,聚焦城乡融合与产业振兴、村庄优化布点与实用型村庄规划、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与民居建造设计等方面凝结科研成果,服务本地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区域文旅规划与智慧旅游建设方向:聚焦区域文旅目的地规划与运营、文旅产业融合及规划设计、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乡村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入探勘“互联网+旅游,凝结数字旅游产品开发、智慧旅游目的地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成果。

三、学科带头人简介

“城乡规划学”学科带头人冯年华教授,原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管理学博士,硕导。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著、合著或主编《国家战略视角下江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区域课程持续发展创新》、《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乡村旅游文化学》、《人地协调论》、《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专著9部,主编《教育原理应用丛书》一套,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土地资源研究、旅游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教育部曾宪梓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四、学科团队

城乡规划学学科团队由来自yd2333云顶电子游戏和人文学院的49名教师构成。包含教授11名、副教授20名、讲师15名,博士教师占比75%。学科团队骨干教师多来自双一流名校或海内外知名高校,专业背景多元,主攻领域互补性强,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现已形成一支“双师双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约71.74%,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名、注册城乡规划师3名、注册结构工程师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1名、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建筑师1名。

五、学科优势与特色

1)学(科)专(业)一体发展,突出高质量

本学科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发展,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支撑土木水利硕士点申建,促进内涵式发展。现已形成了涵盖土木工程、建筑学、旅游管理3个江苏省一流专业,以及城乡规划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学金陵科技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在内的学科专业建设体系。

2)主攻村镇空间整治与规划设计,突出应用型

本学科始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事业上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村镇尺度上的城乡聚落空间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城乡风貌提升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受到行业和地方广泛好评的、具有科学规划设计理论支撑的科技服务技术体系。

3)注重校地、校企、产教融合,突出地方性

始终围绕服务南京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强调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建设,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毕业生中约80%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从事规划、科研、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批服务南京及周边城乡规划设计的专门人才。团队教师在面向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城乡规划设计领域,承接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科研成果转化等横向课题,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的优势特色。

4)实施“强基·强创”工程,突出创新性

本学科建设在城乡规划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上,始终秉持高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培养的建设目标,强调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建、价值基因”的融合式培养,以及对“创意、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激发,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学生们在省大创项目、高等级学科竞赛获奖、专业授权、优秀毕业设计、科研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

六、学科建设成效

1)建成体系化学科专业优质资源平台

构建适合学专业一体发展的优质资源平台体系,建成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平台2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70余家。拥有6000平米25个专业实验室和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建设互联网+”智慧实验平台,5000余万元仪器设备。

2)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

拥有一支“双师双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获批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入选江苏省“333”“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科技副总”“双创博士等省级人才工程35人次。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师德先进2人。

3)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支撑城乡规划学省重点学科建设的紧密相关专业包含旅游管理国一流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3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建筑学还是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2.0专业。近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3项。建成省一流课程3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线MOOC课程20余门,出版了省重点教材4部。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3个、省优秀毕业设计10余项,完成江苏省大创项目近100项,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奖1000余人次,授权专利200余项。考取研究生比例约20%,多数学生考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4)凝结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5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他省市级纵向课题或基金项目30余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到账2000余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哲社成果奖等5项。

七、学科发展愿景

1)聚焦江苏经济社会战略需求,聚力南京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建设,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育、凝练新的优势学科方向,建设应用型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同类高校一流的高水平学科。

2)坚持学(科)专(业)一体,“政校城、校行企、产科教”多维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素质一流应用型人才。

3)强调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形成层高质优的资源平台、德高能强的学科团队、理(念)新措(施)实的育人模式、效显质卓的科研成果,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的高水平城乡规划学科体系。